getImage.jpeg

「她渴望被愛與認同,她希望有人可以相信她,而她們真正想要的,不過只是存在而已。」

七年前,兩個十一歲女童一時興起推走一輛嬰兒車,四天後,嬰兒的屍體被發現了,而她們也因此入獄服刑。

十八歲的她們重返社會,不久後,又發生一起女童失蹤案,而背負這段過去的她們又被捲入了事件中......

 

當時看到介紹就覺得這文案很吸引我,我一直都很喜歡探究真相的小說,而讀完這本書之後,在驚訝之餘,也有被滿足的感覺。

這本書節奏不快,作者以多視角的手法,細膩地描寫每個人的心境。被指控為罪犯的兩名少女、積極的公設律師、急著想出頭的記者、自戀又不顧他人的母親、有著強硬後台非置人於死不可的被害者家屬、對自己有諸多不滿的女警......每個角色都有她們的過去、她們的執著、她們的想望(是的,大部分是女性角色)。

在追查失蹤女童案件的同時,大家各自回著秘密,慢慢抽絲剝繭透露初七年前殺嬰案件的真相。

線索一條一條慢慢拼湊出來,最後不但讓讀者明白了七年前事件的始末,也交代了這起女童失蹤案的原由。

這本書情結並不緊湊,就像清香淡雅的茶一樣,溫溫潤潤的,但讀起來挺舒服。章節之間不會有那種想要趕快看下去的衝動,但也不會讓人就放著,忘了要繼續看。

整本小說不會讓人覺得非常精采,但也不無聊,感覺就像看個沒有經過媒體誇大後的社會新聞,慢慢的從頭觀看一件事情到尾,而且看得非常徹底,從非常多角度去了解一個事件。

 

印象很深刻的是書中不少人物利用自身的優勢去脅迫他人。司法背景雄厚的母親不甘少年犯的罪判得輕,利用權勢讓她們的刑期延長,甚至七年後他們重新回到社會後,因為一起似乎毫無關連的失蹤案硬是懷疑她們、要檢方查辦她們;媒體人利用一些已知的線索脅迫警方洩密,表示若不提供資訊就要直接刊在報導上,絲毫不考慮有可能會因此傷害當事人;一個看似乖巧的孩子利用這項優勢,把一切過錯推給看似不乖的孩子,自己永遠都好棒棒、自己最無辜......諸如此類的內容,而這不光是小說的情結,也在我們生活中上演著,甚至比書中描寫的更為殘忍、更為暴力。

我沒有看小說當鏡子反省自己那麼高潔,也沒有因為這樣就覺得社會灰暗應該要改變的遠大胸懷,只是看到書中人物這麼自然地利用自身優勢欺凌他人,有點不寒而慄罷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蘿拉.李普曼 犯罪小說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